公孙龙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3 thoughts on “公孙龙

  1. shinichi Post author

    白马论

    http://baike.baidu.com/view/42619.htm

    简介
    白马非马是众多哲学家特别是先秦哲学家争论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之一。语出公孙龙。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公孙龙的话大意是说:“马” 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
    这在逻辑学上是一个典型的偷换概念的例子。他把“白马”和“马”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用在了一个问题里来进行论证,并作为同等意义上的概念来分析。在哲学上,这是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混淆了。

    译文1
    【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 白马非马』。
    【译文】
    问:可以说白马与马不同吗?
    答:可以。
    问:为什么?
    答:“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 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原文】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 ,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
    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 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译文】
    问:有白马,不可以说是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是没有马,那么白马不就是马了?既然有白马称为有马,那么为什么白色的马就不是马呢?
    答: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 “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假使白马就是马,那么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便完全一样了,如果所要求得到的是一样的话,那么白马与马自然就没有区别,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没有区别 ,那么,为什么黄马、黑马有时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呢、「既然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明显地说明要求得到“马” 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样一匹黄马或黑马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是说明原来“白马乃马”的假设是不 能成立的」。所以,“白马区别于马”,这是清楚不过的事理。
    【原文】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如有马而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 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 合马与白, 复名白马。是相与以 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 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译文】
    问:照您的意思看来,马有了颜色就不同于马了。可是世界上没有无颜 色的马,那末,能说世界上有颜色的马都不算是马了吗?
    答:马本来有颜色,所以有白马。假使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而已 ,怎能称它为白马?但是,规定马是白色的马就与“马”有区别了。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所以说 白马非马。
    马,是不受“白”限定的马;白,是不受“马”限定的白。把白与马两 个概念结合起来而相与限定,变成一个新的概念来称呼受了限定的概念,这当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认为白马非马,是不对的。
    照您看来,有白马就是有马,但是,能够说“有白马就是有黄马”了吗 ?
    答:当然不可以那样说。
    答(答难者再说):既然承认了“有马区别于有黄马”,就是把黄马与 马区别开来了,这就是说黄马非马了;既然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反而要把白马与马等同起来,这不就是叫飞鸟沉到水里飞翔而让棺与椁各在西东 那样好笑吗?这是十足的逻辑混乱。
    【原文】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 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 非马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 非马』。
    【译文】
    答:认为有白马不能说是没有马,这是不去考虑“白马”而就马形来说 的。但是,“白马”却是与马相结合「而不能分开」的概念,因此,作为白马的概念不能称为马。所以,称为“马”的,仅仅是以马形而称为马, 而不能以白马称为马。因此,称为马的概念,是不能作为任何一匹具体有色之马的概念的。
    白色不是说明的意思,但人们在这里会忘记白有‘告诉’的意思。白马的‘白’应该是告诉,告诉你一匹马不是白马(见《中国哲学史》)。限定于具体事物的白(如白马)是与抽象的、一般的“白”有区别的。「同样的 理由」,“马”,是不限定于哪一种颜色的,所以,黄马、黑马都可以算数;白马,只限定于白色的马,黄马、黑马都因具有与“白马”不同的颜 色而不能算数。所以仅仅只有白马才能算数。不加限定的 概念与加以限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所以说白马与马是有区别的

    译文2
    白马论第二
    白马论是公孙龙子最简单的一篇。
    【原文】
    “白马非马 ”,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 : “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白马”是两个字,“马”是一个字,怎麼能说是一样的呢?
    白马非马,“白马”是一个颜色加一个动物,“马”是一个动物,怎麼能说是一样的呢?
    白马非马,“白马”是白色的马的集合,“马”是所有马的集合,怎麼能说是一样的呢?
    马非马,前“马”是第一个字,後“马”是第三个字,怎麼能说是一样的呢?
    {
    “此马非马 ”,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类也;此者,所以命具也。命具者非名类也。故曰 :“此马非马”。
    马是种类,此马是具体的一匹马。具体的一匹马不是马这个种类。
    有人认为『公孙龙的话大意是说:“马” 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
    这种想法不可取,我认为公孙龙子是故意写个看似错误的论证来考读著。“白马非马”这句话本身就是这种“看似错误其实正确”的论题。
    “白马非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 :“白马非马”。
    马是只算“形状”,白马是算“形状和颜色”。算“形状和颜色”不是只算“形状”。
    白马为什麽是算“形状和颜色”。因为“命色者非名形也”,如果白也是命形呢?不可能!
    “白马”,一个物体不能有两个形状,这是公理。如果白也是命形,必然推出“白=马”【名实论,正名】,白马就同样是只算“形状”,故曰 :“狗狗是狗”,“狗狗”是狗形动物,“狗”是狗形动物。“白狗”之所以不同“狗狗”,正是因为“命色者非名形也”。
    “马非马 ”,可乎? 曰:可。
    “此马非马 ”,可乎? 曰:可。
    “白马非马 ”,可乎? 曰:可。
    “马是马 ”,可乎? 曰:可。
    “此马是马 ”,可乎? 曰:可。
    “白马是马 ”,可乎? 曰:可。
    “狗狗是狗”,可乎? 曰:可。
    “狗狗非狗”,可乎? 曰:可。
    “马非马 ”,可乎? 曰:未可。
    “此马非马 ”,可乎? 曰:未可。
    “白马非马 ”,可乎? 曰:未可。
    “马是马 ”,可乎? 曰:未可。
    “此马是马 ”,可乎? 曰:未可。
    “白马是马 ”,可乎? 曰:未可。
    “狗狗是狗”,可乎? 曰:未可。
    “狗狗非狗”,可乎? 曰:未可。
    【原文】
    曰:有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如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字】
    宷 shen3 悉也。知宷谛也。从宀从釆。徐锴曰:“宀,覆也。釆,别也。包覆而深别之。宷,悉也。”
    审 shen3 篆文宷从番。
    【释】
    【译】
    【论】
    白、黄、黑马都是马集的真子集。
    白、黄、黑马集不相交。
    说白马是马是求两个集合的公共特徵(马形)。(求一:求公共特徵)
    说白马非马是求两个集合的差异特徵(白色)。
    如果认为黄、黑马统一为一个集合,就是求黄、黑马的公共特徵(马形)它符合马的特徵,就是有马。(有可,可以应有马)
    如果一匹马是黄马,就是有马形和黄色两个特徵,
    黄、黑马和白马的公共特徵不是(白色,马形)而是(马形)。
    所以黄、黑马集的元素特徵不满足白马集的特徵。 (有不可)
    黄、黑马和白马统一为一个集合是马,而不是白马。 (有不可,不可以应有白马)
    所以白马非马。
    【原文】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
    白马?故白马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黑与白,马也?故
    曰白马非马也。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
    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有马形特徵就是马,又有白色特徵才是白马。没有白色,就只有马,白马却没了。就是说,马集不依赖白色,所以白马非马。
    白马者,有且只有马形与白色两个特徵。
    黑马与白马,不都是马么!(就是说马包含白马和黑马。)
    故曰白马非马也。
    颜色是马集的一个划分,没有颜色,只是没有了划分,马集还是马集。
    马集的存在不依赖划分。
    而划分依赖颜色。
    白马集依赖划分。所以白马非马。
    马集不依赖划分。所以不能因天下无无色之马,而说天下无马。
    动物有马形无白色仍然是马,白色的动物无马形仍然是白色的动物。
    同时有马形与白色两个特徵,复名白马。
    如果一个动物仅有马形(与马相与)而无白色,却用白(不相与)马命名(为名),不可!
    故曰:因为马有白色就说没有马(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不可。
    【原文】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 ” ,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 ” ,是异黄马与马也;异黄马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 ,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辞也。
    以“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耳。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白马”也。
    以“白者不定所白 ” ,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 : “白马非马”。
    【字】
    【释】
    【译】
    辨者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就是说有白马是有马,那麼黄马也是马,说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以吗?
    龙子曰:未可。
    辨者曰:这麼说您认为黄马和马不同咯,异黄马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辞也。您这是自相矛盾啊!
    龙子曰:以“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因为马集元素的特徵与白无关);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因为白马集元素的特徵与白有关)。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属於马集),非以白马为有马耳。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白马”也(属於马集的元素不一定属於白马集)。
    龙子又曰:只说白色那麼可以指各种白色的东西 ,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白色的马和白色的东西这两个集合同样是不一样的(白马非白和白马非马一样)。马集元素,不考察颜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集元素,限定白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 : “白马非马”。
    【论】
    白马指白色的马的集合。
    马指“马”这种形状的动物的集合。
    白马集是马集的颜色划分成的诸多子集中的一个。
    白马集是马集的真子集。
    认为“白马非马 ”:
    白马集不是马集。
    认为“白马是马 ”:
    属於白马集的物体,同样属於马集。
    人类语言是允许歧义的语言。歧义通常用约定俗成的办法消解。或者根据上下文文意消解。一般约定白马是马。
    如果人类语言不允许歧义那就好了,得这样说话:
    “白马非马”用数学化的语言说:“白马集不是马集”。
    [白马]:马之白色者。从白从马。读若白马。
    驠 yan4 马白州也。从马燕声。【尔雅•释畜注】州,窍也。谓马白尻者名驠。 
    骓 zhui1 马苍黑杂毛。从马隹声。
    騩 gui1 马浅黑色。从马鬼声。
    騢 xia2 马赤白杂毛。从马叚声。谓色似鰕鱼也。
    骢 cong1 马青白杂毛也。从马悤声。
    駰 yin1 马阴白杂毛。黑。从马因声。《诗》曰:“有駰有騢。”
    骊 li2 马深黑色。从马丽声。
    骜 ao4 骏马。以壬申日死,乘马忌之。从马敖声。
    骐 qi2 马青骊,文如博棊也。从马其声。
    骥 ji4 千里马也,孙阳所相者。从马冀声。天水有骥县。
    驖 tie3 马赤黑色。从马

    Reply
  2. shinichi Post author

    公孫竜

    初めて名前が登場するのが、燕の昭王に対して非戦を説いたときで、さらに趙の平原君の客となり、恵文王に対しては兼愛を説いたという。この二つは一般的には墨家の思想的特長とされるものである。

    しかし、公孫竜が今日まで名を残しているのは、何といっても論理学の成果によるものである。 代表的なものが「白馬非馬説」で、「白とは色の概念であり、馬とは動物の概念である。であるから、この二つが結びついた白馬という概念は馬という概念とは異なる」という論である。 もう一つ有名なもの(時期的には白馬非馬説より前)が「白くて固い石は手で触っているときには白いということは解らず、目で見ているときには硬いということが解らない。すなわち、白いという概念と硬いという概念は両立しない」(堅白同異)という論である。 この二つの論は明らかに詭弁である。実際に陰陽家の鄒衍に「詭弁だ」と非難され、平原君の寵愛を失い、最後は憂死したという。

    その後の時代でも公孫竜には詭弁家の印象が強く、あまり良い評価は得られていなかった。 しかし、公孫竜を再評価する動きも次第に現れ始めている。公孫竜が生きていたのは諸子百家の議論が非常に活発な時代であり、それとともに論理学の重要性が認識され始めていた。そのなかで概念と概念とを明確に区別することの重要性を説明するために、白馬非馬説のような極端な話題を持ち出したと考えられる。

    ちなみに「白馬非馬説」は『韓非子』にも描かれている。児説という人物が白馬に乗って関所を通る際、「白馬非馬説」を用いて馬の通行税を免れようとするものの、役人が頑として聞かず、結局は税を支払うという話である。

    著書として伝わるものに『公孫竜子』があり、『漢書』「芸文志」には全14巻と記述されているが、現存するのは6巻のみである。しかし、この『公孫竜子』が公孫竜本人の手によるものとは考えにくく、当時書かれたものかどうかさえも怪しまれる。

    Reply
  3. shinichi Post author

    In the White Horse Dialogue (白馬論), one interlocutor (sometimes called the “sophist”) defends the truth of the statement “White horses are not horses,” while the other interlocutor (sometimes called the “objector”) disputes the truth of this statement. This has been interpreted in a number of ways.

    Possibly the simplest interpretation is to see it as based on a confusion of class and identity. The argument, by this interpretation, plays upon an ambiguity in Chinese (which happens to also exist in English). The expression “X is not Y” (X非Y) can mean either

    1. “X is not a member (or subset) of set Y”
    2. “X is not identical to Y”

    “Whales are not fish” and “You are not a philosopher” are examples of the former use of “is not.” An example of the second use of “is not” is “Jimmy Olsen is not Superman.” Normall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clear from context which sense is intended, so we do not notice the ambiguity. So the sentence “White horses are not horses” would normally be taken to assert the obviously false claim that white horses are not part of the group of horses. However, the “sophist” in the White Horse Dialogue defends the statement under the interpretation, “White horses are not identical with horses.” The latter statement is actually true, since (as the “sophist” in the dialogue explains) “horses” includes horses that are white, yellow, brown, etc., while “white horses” includes only white horses, and excludes the others. A.C. Graham proposed this interpretation and illustrated it with an analogy. The “Objector” assumes that “a white horse is not a horse” is parallel to “a sword is not a weapon,” but the “Sophist” is treating the statement as parallel to “a sword is not a blade.” Other interpreta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by Fung Yu-lan and Chad Hansen among others.

    This work has been viewed by some as a serious logical discourse, by others as a facetious work of sophistry, and finally by some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